《生态毒理学报》
自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已经从农耕时代向工业化、商品化、城市化现代型社会快速转变,总体告别贫困,逐步向小康社会迈进。 然而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 同时也出现了环境污染加剧、自然生态失衡、精神信仰缺失等一系列问题,特别是“各类环境污染呈高发态势, 一段时间内成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1](P168)。 画家于会见敏锐而深切地感受到了我们社会的伟大变革和在这一过程中出现的诸类社会问题,对此,其用画笔进行了表达与揭示,给人们以警醒。
于会见的油画主要描绘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州大地的山川风貌。 构图上,他借鉴中国山水画“深远、阔远”等图式,多采用高空俯瞰的观看方式,其画面场景宏大、辽阔深远;色调上,其喜用土黄、赭色或灰黑褐色彩,以勾勒、扫刷、揉搓、点厾、流淌、堆积等笔法,虚虚实实,亦真亦幻,画面中的风景往往内含着故事与情节。 他曾说过,“大地是一张皮,皮上面是现实,皮下面是历史”“大地厚重、苍茫,大地又很脆弱。有了人,大地有了表情,有了故事和传说,人在大地上制造着新的物的世界,大地异化了,变得有性格,有表情,喜怒哀乐,酸甜苦辣,与人共舞”[2]。 特别是点缀在画面大地上的鸟、塔以及活动在风景里的人,这些不同的物象和符号,无不具有图“视”当下、介入现实的隐喻和象征含义。虽然这种隐喻和象征的表达看似隐晦而充满歧义或多义,但正是这种复杂性和丰富性开启了画家表象现实的多种可能,并完成了对现实最沉重也最深层的介入。
一、“会见”大地的希望和焦虑
于会见的作品不仅客观记述了中州大地日新月异的变化, 而且承载着一幕幕厚重的历史变迁,“在他的有些写意的笔触下, 构建了一种落寞的凝重的大地景观”[3]。 这个“落寞的凝重的”景观不只是一张张风景画,其中还带有文学叙事性,述说着他对大地的情感和责任。 一如他的名字——“于会见”,沉浸“于”中,“会”心体验,“见”微知著——以艺术家的敏感和责任心,以“会见”的观照方式表达他对大地变迁的思考、批判和定义。
创作于2006 至2007 年的《雄关漫道》《英雄赞歌》《这是一片土地》《家乡》等作品呈现的是:广袤的原野上丘壑纵横,画面交织在灰黄、熟褐、焦黑的气氛里,村庄星罗棋布,工厂烟囱零星矗立,但绿色稀少,水源难见;广袤的黄土塬和隧道中延伸着高速公路、铁路,上面奔驶着汽车、火车或动车高铁;黄土高坡上留下的“农业学大寨”巨幅标语口号遗迹已显斑驳;“保护环境造福中国”的宣传广告牌等细节被仔细勾画……这是几十年来我们在现代化追逐过程中留在大地上的一道道痕迹,反映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走在改造自然的“雄关漫道”上谱写下的一首首“英雄赞歌”。画面上记述的这一时期,故乡的生态面貌发生了变化,虽依然落后,但宁静安详。画家对发生在大地上的环境变化虽稍显忧虑,但画面充满着脉脉温情,对这一幕幕的发展变化满怀着赞赏和希望。从他在画面中对保护环境广告标语的清晰描绘, 以及对这时期作品的命名,如《雄关漫道》《英雄赞歌》《这是一片土地》《家乡》《初春》《黄河湾》《希望》《牧歌》《天地丰碑》等,就能看出其内心的情感端倪。
2008 年是改革开放30 周年,也是最不平凡的一年。 这一年,既有令中国人骄傲自豪的“北京奥运”“神七飞天”等影响世界的几大盛事,也有“南方大雪”“汶川地震”“毒奶粉事件”所带给国人的刻骨铭心的巨大伤痛。作为一个有责任感有情怀的艺术家, 他于2008 年以后选取题材的视角和画面风格有了明显的改变,超越了具体对象和素材,用超现实主义的隐喻和象征手法, 以揭露大地变革中的“不和谐”现象为主题,“通过视角的改变而让渺小的个体变得伟岸”[4],以对社会进行记录、批判和治病。
《山乡巨变》中体现出所发生的悄然“巨变”,画家原本惯画的拥有历史沉淀感的黑褐色泥土被代之以灰白的肉黄色的新鲜泥土;遍布大地上用来分隔山形地块的土红色线条和工地上高高竖立的红色塔架,好似大地上的血管;现代化大型挖掘机把山体齐齐切下,露着新鲜的挖痕;墩台上残存的历史文化遗迹岌岌可危。 近处,遗留着的四五处大土墩上,遍布着古塔、高压电线铁塔和“Coca-Cola”“Haier”等现代大型广告牌;高速公路上各种汽车穿梭,高铁列车正呼啸而过;前景处两个大工地上,连绵搭建着的民工生活帐篷和鼎沸的人群,向人们诉说着工地的热闹和工程的巨大。 远处山峦起伏,现代化的烟囱林立,无不叙述着现代工业给大地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然而,广袤大地上没有一丝的绿,唯一的一处绿是污浊的、无流的、污染过度的一沟“绿”水,灰蒙蒙的天空也令人窒息。 画家借用了著名小说《山乡巨变》的名字,但是该画带给观众的却不是“巨变”的欢欣,而是苦闷和矛盾:现代科技带给人们快捷而便利的生活方式,但过度开发引发了生态环境的恶化,特别是前几年我国从北到南雾霾弥漫,且自然灾害频发,画家留给人们的是凝重的思考和难以找回美好“乡愁”记忆的忧虑。 当然,这几年在“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的理论指引下,经过国家大力整治,我们的生态环境已经很有改观,但路仍漫长,任务仍艰巨。 面对这些作品时,我们应时时警醒,不可忘却。
上一篇:论影片金刚骷髅岛中的生态启示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