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毒理学报》
引言
从1994年国务院第16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至2000年国务院印发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再到2016年国务院发布《“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表明,严峻的环境形势迫使我们更加重视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环境审计作为环境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无论是在环境治理方面还是在资源利用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关于环境审计的研究也在迅速增加。本文试图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1998年以来我国学者对环境审计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化梳理,并对环境审计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一、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采用内容分析法不仅可以对现象或问题进行简单观察,还能够通过更为客观地对事实进行分析从而获得研究结论。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更能保持客观的态度,使得研究者能够获知研究对象在一段较长时期内的变化趋势(刘伟,2014)。内容分析法的使用可以按照如下步骤进行。首先需要根据研究的问题以界定目标总体的范围,在目标总体范围内按照一定的条件或标准进行筛选,以梳理出研究样本。然后根据梳理出的研究样本确定研究编码体系,对选定的文献样本进行编码统计、处理、分析,最后得出一定的研究结果(王宇慧,2019)。在对文献内容进行分析时主要采用了内容分析法,对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检索的环境审计相关文献进行综合、比较以及分析,梳理出环境审计研究现状。
(二)研究对象
研究样本的选取是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选择期刊,以“环境并含审计或者生态并含审计”为主题,以SCI来源期刊、EI来源期刊、CSSCI为来源类别进行检索。检索到的最早的期刊文献的时间是1998年,因此研究的时间跨度为1998—2019年。检索出的期刊文献共1 011条结果,再通过手工对检索出来的期刊文献进行逐篇分析,将与主题不相关的期刊文献以及会议通知、会议启事等删除掉,最终选定208篇期刊文献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过程将以每一篇独立的文献作为分析单元,从文献时间分布、期刊及基金分布、作者及机构分布、文献内容分布等几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二、研究过程
(一)文献时间分布
我国的环境审计制度经历了酝酿阶段、逐步探索阶段和快速发展阶段(宋传联,齐晓安,2015)。1949—1997年为酝酿阶段。在此期间,一方面我国的审计制度中没有关于环境审计的内容,另一方面我国也没有专门的环境审计机构。因此,理论研究方面基本属于空白,样本数据中1997年以前没有相关期刊文献。1998—2006年为逐步探索阶段。在此期间环境审计的专门机构——农业与资源环境保护审计司成立,政府审计为主要的环境审计执行主体。因此,随着环境审计实务的出现,理论界也开始进行相关的研究,样本数据中这段时间每年的期刊文献数量基本在5篇以内,数量相对来说还比较少。2007年至今为快速发展阶段。随着一系列有关法律法规的出台,环境审计越来越受到重视,审计范围不断拓宽,审计内容不断发展。相关的理论研究也在不断的增多,样本数据中这段时间每年的期刊文献数量基本在10篇以上,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在加强,也说明我国环境审计实务和理论研究的水平都在不断的提高(如图1)。
(二)期刊及基金分布
图1 期刊文献时间分布
从期刊分布来看,发表在《审计研究》上的论文数量最多,有67篇,占到样本总数的32.21%;其次为《生态经济》(14篇)、《审计与经济研究》(11篇)、《环境保护》(11篇),发表的论文数量都在10篇以上。总体来看,发表在会计类核心期刊和环境科学类核心期刊的数量较多,体现了环境审计的特点(如图2)。
从基金分布来看,由于样本选自SCI来源期刊、EI来源期刊以及CSSCI,所以近九成的期刊样本均为各基金项目的研究成果。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52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9篇,占到样本总数的34.13%,说明关于环境审计的研究受到了国家的一定关注(如图3)。
(三)作者及机构分布
图2 期刊分布
图3 基金分布
从作者分布来看,在此领域有一定影响力的学者发表的论文数量相对较多,例如黄溶冰(10篇)、宋传联(6篇)、王爱国(6篇)、耿建新(6篇)等。而这些学者发表的论文被引的次数相对也较多,比如,黄溶冰的10篇期刊文献中被引次数最高值为228次,宋传联的6篇期刊文献中被引次数最高值为17次,王爱国的6篇期刊文献中被引次数最高值为56次,耿建新的6篇期刊文献中被引次数最高值为122次,也说明了这些学者在环境审计领域较高的学术影响力(如图4)。
上一篇: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以河南省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