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毒理学报

沿海大通道景观线道路绿化设计探究 

来源:生态毒理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19

1 植物在生态景观设计中的作用

生态景观设计是人与自然相沟通的一个过程,意义在于还原区域景观本来的自然面貌,达到自然与人的共同和谐。

植物在景观设计中,往往构成独特、活力的空间,不仅让观赏者体会到视觉上的美感,更能从嗅觉、触觉及置身其中的人体会到自然界中的美妙。当前已经有了诸多植物的配置方式和配置原则,以下通过分析晋江大桥至石狮蚶江段沿海大通道沿线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具体探究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之下植物配置的方法。

2 沿线道路绿化主题设计构思

2.1 设计原则

主要遵循以人为本、特色性、景观性、生态性、适地性、节约性原则。

2.2 设计布局

(1)主次分明,特色突出。重点打造中分带绿化效果,将沿海大通道景观线分成田园门户、活力缤纷、自然乡野3个特色风貌段,打造车行尺度下的富有节奏变化的道路景观。

(2)链接田园,还朴于民。梳理现状植被,打开田园和观海视线,将西侧绿道与泉州城市绿道体系相连,保证慢行畅通。

(3)生态连绵,经济节约。在西侧绿道局部补充生态草沟,解决场地自身排水问题,对局部进行木麻黄防风林加厚,并适当进行必要的土壤改良。

2.3 树种选择

针对晋江大桥至石狮蚶江段沿海大通道为连接泉州、晋江、石狮的城市快速通道,车速快、风大、盐份强等特点,树种主要以本土树种为主,外来树种为辅,选择性强健、抗风、耐盐、抗污染、耐瘠薄树种,以接近8∶2的常绿树与落叶树比例种植。行道树重点选择稳固强壮、分枝点高;无明显落花落果的植株。

3 沿线道路现有植物处理方式

3.1 道路绿化现状

(1)中央分隔带。植物较为杂乱,长势弱,乔木还多为断头苗,景观效果不佳。代表植物如鸡冠刺桐、柳叶榕、香樟、樱花木棉等。

(2)东侧绿化带:品种杂多,长势参差不齐,中下层缺失,部分植物枯死。代表植物如菩提榕、木麻黄、台湾栾树等。

(3)西侧绿化带:苗木基本无冠幅,无层次感,生长粗放(如图1)。代表植物如高山榕、夹竹桃、火焰木,图1中植物杂乱且无层次感等。

图1 植物杂乱且无层次感

3.2 现状植物处理

分为保留、迁移利用、就地清除3种处理方式。

(1)保留。冠幅较为完整、长势好、健壮的植株(图2)。如长势旺盛台湾相思、健壮小叶榕、形态良好干头木麻黄、冠幅饱满垂叶榕等。经统计共保留3634棵、3483 m2植株。

(2)迁移利用。有一定冠幅,长势较好,易成活的植株。如长势较好樱花木棉、长势良好柳叶榕、有一定冠幅盆架子等。经统计共迁移利用1598棵植株。 图2 长势较好且易成活植株

图2长势较好且易成活植株

(3)清除。植株大部分枯枝、枯死,基本上无冠幅、无生长(图3)。如无冠幅小叶榄仁、无冠幅台湾栾树、无冠幅高山榕等。经统计共清除6927棵、25.45万m3植株。

图3 长势差且无冠幅植株

4 沿线道路绿化配植景观设计

4.1 田园门户段

(1)重点采用前疏后密,自然式组团并留一定景观透视线手法,适当点缀外来开花植物。树种以具有乡土田园气息的常绿树种为基调。东侧绿化带迁移长势不好的现状树,在木麻黄林带缺口处补种南洋杉,以黑金刚、海南蒲桃形成变化的林冠线。西侧绿化带保留尾叶桉,留有一定的景观透视线,采用自然式的手法,补种小叶榕、 高山榕、 秋枫、朴树、麻楝、木棉等乡土植物组团(图4)。

(2)部分配植。樱花木棉+草坪-香樟+丛生洋蒲桃-红车+金叶假连翘-粉花翠芦莉+清香木+银边山菅兰+紫娇花+红继木+草坪。

4.2 活力缤纷段

(1)以红、粉、黄等暖色系观花及色叶植物为主,丰富品种,重点突出10月开花植物。中分带突出景观效果,种植大规格樱花木棉、丛生朴树,开花灌木及地被矮化朱槿等。东侧绿化带在保留现状木麻黄和黄槿混植林的基础上,增加种植基调树海南蒲桃及富贵榕,灌木增加美花红千层、黄金宝树、琴叶珊瑚等。西侧绿化带在常绿基调上突出观花树种樱花木棉、银叶金合欢、红千层、琴叶珊瑚等(图5)。

图4 以“绿”为主基调

图5 以“色”为主基调

(2)部分配植。樱花木棉+草坪-秋枫+丛生洋蒲桃+丛生朴树-琴叶珊瑚+红粉扑花+银姬小蜡-七彩马尾铁+矮化朱槿+银边草+金叶卵叶女贞+欧石竹“粉贝”。

上一篇:防汛车辆驾驶技能与安全驾驶分析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