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毒理学报》
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提出自明年1月1日起,在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城市建成区的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餐饮打包外卖服务以及各类展会活动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
同时,明年起全国禁止生产和销售一次性塑料棉签、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全国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
消息来源:北京青年报
不可否认的是,塑料的发明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它对环境的污染同样十分严重。由于塑料制品的分布广、难降解等特点,环境中持续的塑料污染问题日益凸显,目前在海洋 、偏远的湖泊、甚至是一些人迹罕见的地方(例如北极) ,都发现了塑料垃圾的存在。
(北极海水中发现的塑料碎片/图源:BBC)
废弃的塑料垃圾不但侵占大量土地,对海洋及地下水造成污染。更严重的是,由于塑料制品的生产及使用量大幅增长,导致环境中微塑料数量持续增加,进而导致微塑料在环境和生物体中累积,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
分布广泛的微塑料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塑料生产国,其污染现状不容乐观。研究显示,我国每年塑料制品产量达到7.52X107t,排入海洋的塑料碎片垃圾质量为1.32x106—3.53×106t,被认为是全球产生海洋塑料碎片最多的国家。
(塑料制品的主要组成分布及2014年各地区塑料制品产值比重/图源:参考文献6)
此外,大量微塑料还可通过填埋或污泥回用等方式进入土壤,对土壤生态系统带来了潜在威胁。
微塑料的概念于2004年首次被提出,通常定义尺寸小于5mm的塑料碎片为微塑料,尺寸为1—100am的塑料碎片为纳米级微塑料。
(图源:123RF)
微塑料尺寸较小,来源广泛,海洋、陆地、大气中都有微塑料的存在,它也被科学家形象的比作海洋中的“PM2.5”。2017年,中国科学家首次在南极海域发现微塑料,预警人类活动的污染已遍布全球各个角落。
由于微(纳米)塑料尺寸较小,极易被各种生物吞食从而进入食物网。近几年的文献报道显示微(纳米)塑料会随着食物链层层富集,最终在更高等的生物体(如:鱼类、贝类和海鸟等)内富集,最终危害人类健康。
(海洋塑料污染概念图/图源:123RF)
目前,在淡水鱼,海水鱼,海鳌虾体内均检出了微塑料,检出率从36.5%至100%不等。微塑料不仅广泛存在于水生动物中,而且和人类密切相关的食物,如蔬菜、食盐、家禽中均可检测到微塑料。全球各地的自来水和瓶装水中也都检测到了微塑料。
微塑料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微(纳米)塑料可以进入海藻、贝类及各种各样的鱼类(海鱼及河鱼)等生物的体内,研究表明,这些微小的塑料颗粒会随着食物链传递到更高等的生物体内,或以其他途径进入人类食物链(如通过食盐或动物饲料的方式)。
其中贝类作为一类常见的海洋生态毒理学模式生物,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种海洋污染物的毒理研究及生物效应评价,通过对紫贻贝的研究表明,尺寸大于 4 μm 的微塑料会完全的滞留在生物体内,而较小的塑料颗粒的保留效率也高达35%—70%。
(海洋塑料污染/图源:123RF)
由于微塑料的尺寸较大,多数微塑料会积累到动物的肠道阶段,但也有少量的微塑料可通过肠道内丰富的淋巴集结进入到循环系统当中。然而,对于较大尺寸的微塑料,较难深入渗透到器官当中。
根据目前的研究显示,微塑料进入人体,最可能会积累在肠道阶段,影响肠道部位的免疫系统、引起局部炎症反应。而炎症反应会反过来增加微塑料在肠道阶段的积累情况及转运效率。
而由于微塑料较大表面积以及可能带有电荷,可能会引起蛋白质或者糖蛋白的吸附,进一步加重肠道炎症反应。
除了海洋和陆地是微塑料的主要来源外,大气中存在的微塑料颗粒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青养健:洗发水排行榜,九款常用产品测评!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