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毒理学报

叉分蓼活性成分体内安全性评价 

来源:生态毒理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1-11

叉分蓼作为一种常用的蒙药材,资源蕴藏量大,分布广泛,治疗肠炎、痢疾与腹痛等疾病且效果显著。研究表明,叉分蓼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药理活性非常广泛,而且叉分蓼总黄酮具有确切的抗肿瘤活性,但其食用的安全性少有研究,导致了资源开发的限制。因此本文以小鼠急性毒性试验、30天喂养试验评价叉分蓼活性成分的毒理学安全性,以期促进叉分蓼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

1 实验材料

1.1 受试物

取叉分蓼全草500 g进行筛选,除去泥沙杂质,用水彻底清洗,低温干燥,粉碎,过60目筛,加入5000 m L蒸馏水,放于常压90℃浸泡1 h,提取两次后合并提取液,并浓缩至200 m L(此浸泡浓缩液1m L相当于样品2.5 g)。4℃储存,临用前恢复室温。

1.2 实验动物及饲养环境

SPF级昆明(KM)小鼠,体重20±2 g、Sprague-Dawley(SD)大鼠,体重180±14 g分别用于急性毒性、30天喂养实验研究。购自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安全性评价中心。生产许可证:SCXK(黑)2013-004;使用许可证:SYXK(黑)2013-012。动物随机安置在不锈钢丝笼中适应性饲养3天,温度保持在22~25℃,相对湿度40~60%,12 h明暗交替照明,自由采食与饮水。饲养垫料木屑均经过高压灭菌处理,标准颗粒饲料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安全性评价中心提供。

1.3 主要仪器与试剂

DHG-9140A型数显电热恒温干燥箱: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RE-5298A型旋转蒸发仪:上海亚荣生物化学设备厂;AB 204-N万分之一分析天平:瑞士METTLER TOLEDO公司;JY3002百分之一电子天平,上海良平仪器仪表有限公司;AU6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美国BECKMA公司;CA-800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日本埃尔玛CIS公司;CT15RT高速冷冻离心机:上海天美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肝素购于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并购自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表1 叉分蓼活性成分急性毒性试验小鼠脏器系数脏器空白组 给药组雄性 雌性 雄性 雌性心 0. 0. 0. 0.肝 4. 4. 4. 4.脾 0. 0. 0. 0.肺 0. 0. 0. 0.78±.032肾 1. 1. 1. 1.

2 试验方法

本试验依照《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GB .3-2014)》(Procedures and methods for toxicological assessment of food safety)[1]的相关要求进行。

2.1 小鼠急性毒性实验

选用18~22 g的昆明小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和给药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分开饲养。由于叉分蓼对小鼠没有耐受剂量的相关研究,试验采用限量法,即以最大药物浓度、最大灌胃体积进行试验。取上述叉分蓼浓缩液,间隔8 h分3次进行灌胃给药,总剂量为12 g/kg.bw。分别于给药之前和给药后第1、3、5、7、14天称量并记录小鼠体重灌,期间观察小鼠的中毒表现和死亡情况,观察期后将小鼠解剖,检查肝、脾、肾、心、肺等主要脏器的变化,并计算其脏器系数(脏器重量与体重的比值)。如果观察过程中有小鼠出现死亡,则立即对其进行解剖,检查组织和脏器有无异常变化。

2.2 大鼠30天喂养试验

选用SPF级SD大鼠80只,雌雄各半,随机平均分为4组,包括低、中、高剂量组和阴性对照组。低、中、高剂量组的给药量分别为1.56 g/kg.bw,、3.12 g/kg.bw、6.24 g/kg.bw(分别相当于人临床最大使用剂量的6.24倍,12.48倍,24.96倍),阴性对照组给予等量蒸馏水。每天灌胃一次,连续30天。每天观察大鼠的行为、体征、中毒症状;实验末期,将大鼠禁食不禁水16 h,摘眼球采血测定血液学指标及血生化指标。

3 结果

3.1 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按上述试验方法进行给药,未发现明显的中毒和死亡情况,LD50>mg/kg.bw。小鼠的各项行为、体征均正常,空白组雌性和雄性小鼠体重变化分别,给药组雌性和雄性小鼠体重变化分别,给药组与空白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叉分蓼活性成分不会对小鼠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脏器系数可反映在外界因素影响下脏器的水肿、增生、萎缩或充血等变化[2]。结果显示小鼠的主要脏器系数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表明叉分蓼活性成分对小鼠脏器无不良影响。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急性经口毒性实验》判定为叉分蓼活性成分实际无毒[3]。

表2 叉分蓼活性成分对大鼠血液学指标的影响(n=10,±SD)性别 分组 血红蛋白(g/L)淋巴细胞(%)低剂量组 7. 9. 18. 12. 69.中剂量组 150. 7. 9. 17. 12. 70.高剂量组 151. 7. 9. 18. 11. 71.红细胞(×10个/L)白细胞(×10个/L)中性细胞(%)单核细胞(%)雄雌阴性对照 148. 7. 9. 16. 17. 68.低剂量组 150. 7. 7. 14. 13. 72.中剂量组 149. 7. 7. 16. 11. 68.高剂量组 147. 7. 7. 18. 11. 71.阴性对照 148. 7. 7. 15. 11. 70.

上一篇:附子毒理及减毒增效配伍的研究进展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