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毒理学报

城市河流生态修复思考以青岛市为例 

来源:生态毒理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27

一、城市河流生态修复

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强城市设计,提倡城市修补,大力开展生态修复,让城市再现绿水青山。生态修复是对被破坏的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工作,包括山地、水体、棕地和绿地系统生态修复。水体修复主要包括河流、湖泊、湿地和地下水生态修复。河流生态修复主要开展水体治理和修复,是保护和恢复河流系统达到更接近自然的状态,并利用可持续的特点以增加其生态系统的价值和生物多样性的活动。

二、青岛市河流现状及存在问题

青岛市全域大小河流共200余条,中心城区河道49条,主要分为楼山河、李村河、海泊河、前海、崂山区、城阳区和西海岸新区等七大流域。

(一)水体质量不稳定

2016年,根据住建部公布的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清单,其中涉及青岛市的有12段,主要分布在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和西海岸新区,总长度17.7公里。经过近几年的河道治理工作,虽然河道排污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但由于流域内污水源头治理不充分、污水处理能力不足、截污不彻底等原因,水质仍然存在不稳定的现象。

(二)水体自净能力差

部分河流自净能力差,如海泊河部分河段仍采用浆砌块石、混凝土等硬质材料硬化河底,河底天然的床泥被完全覆盖,阻断水生态和陆生生态系统的有机联系,降低河流自我调整能力和自净能力。同时,河岸护坡的硬化设计使河流与土壤分离,水、土、水生生物之间水生环境被破坏。

(三)河道的功能性较差

现状河道整治大多缺少生态的理念和经济的视野。在以往的规划中,河道设计通常遵循以泄洪通道为主,生态景观为辅的理念,忽视了河道的功能性设计。通过合理的构思,河道同样具有防洪安全、生态景观、区域服务、休闲娱乐和带动经济发展等多重功能。

三、韩国首尔清溪川生态修复

清溪川位于韩国首尔市,全长10.84公里。在1950-1960年由于都市发展需要释放土地资源,清溪川被改为暗渠,水质日益恶劣。2003年7月,政府启动综合整治工程,拆除清溪高架道路,破除暗渠,并重新美化、注水和种植植物,在旱季时从汉江水引灌清溪川,以保持水质清洁和水量充足。

在景观设计方面,根据城市规划河流两侧的用地属性,将河流分为三段,分别是自然中的河流、文化中的河流和生态中的河流。利用西高东低、上陡下缓的地势特点,采用多道跌水的方式,将不同流域景观自然衔接,激流、涓流交替出现整体水流层次丰富、流态自然。断面形式采用阶梯式河道设计,不仅体现泄洪通道的功能,也满足了游客亲水的需求。

在交通设计方面,设计师大胆提出拆除高架桥还原河流本质的方案。该方案实施后,河水流动变得更加通畅,水质也得到极大地改善。同时,通过在河道上布置各种功能的桥梁,加强了沿河两岸工作、生活及娱乐的交通联系,带动了沿河两岸经济的发展和旅游资源的开发。

在生态涵养方面,河床修缮采用黏土与砾石混合的方式修建防渗层,既有效减少了水的渗透损失,又有效维持了水土交互性,保留了河流的自净功能。其次,增加清溪川沿岸污水截污管道的建设,解决沿岸污水排放的问题;再次,采用雨水、中水及汉江水作为补充清溪川的水源,使清溪川河道内的水保持清洁和流动性。

四、青岛河流生态修复的几点思考

(一)流域控源截污

控源截污是河流生态修复的前提条件。控制点源污染方面,首先对雨污混接口和污水直排口进行源头的雨污分流改造,实施条件较差的小区近期先临时将污水截污接入现有污水管网;其次对周边排水管网进行配套改造建设,形成完整的雨污分流体系。控制面源污染方面,径流污染削减要结合本流域海绵城市建设进度安排,通过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落实海绵指标。

(二)河道生态整治

倡导河道的生态修复,转变以往的错误观念如河道的截弯取直、河床硬化等,采取以自然型措施为主、工程型措施为辅的生态化整治模式。自然型措施主要包括保持河道的自然特征。工程型措施主要包括采用具有过滤净化与涵水固土的生态护坡结构,采用天然的河床底泥、鹅卵石、砂土等材料对河床河底进行涵养和保护。

(三)体现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人水和谐”是清溪川规划设计的主要精髓。坚持以人为核心的理念,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的,注重河道的亲水功能和服务功能的开发,通过改造、提升河流水环境及周边景观环境,实现人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

上一篇:生态法治建设路径探析以吉林市为例
下一篇:没有了